前言:
“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”这句话,估摸着不少人在街边广告牌、短视频平台上都见过。不靠别的,这句跟红牛很相像的广告语,东鹏特饮硬是拼出一片天下,在竞争激烈的能量饮料市场上打出一片天,连续四年稳坐销量第一的宝座。
这家“能量一哥”最近准备再次冲刺港股IPO,结果反倒把自己送到了风头浪尖上。
危机显现
一方面公司负债高达149亿,另一方面却手握85亿闲散资金用来理财;一边声称要扩大规模、推动发展,另一边却拿走了54亿股东分红,其中大部分都流进了实控人林木勤家族的钱袋。
更令人费解的是公司在赶着融资的期间,股东们却纷纷在套现,这还不算,连实控人儿子也抛售股份,套走了19亿。
东鹏特饮这次上市,到底是为了推发展,还是另有盘算?先来瞅瞅这“成绩单”,表面上看,还挺漂亮的。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,从2021年起,它就稳坐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的头把交椅,到了2024年,市场份额更是飙升到26.3%,比2021年的15%几乎翻了一倍。
按零售额来看,它位居第二,仅次于红牛,到了2024年,占据了23%的市场份额。
业绩增速相当猛,2022年营收85亿,到了2024年已经飙升至158.3亿,短短三年半差不多翻了一番;净利润更是令人咋舌,2022年14.41亿,2024年直接冲到了33.26亿,到了2025年上半年又赚了23.75亿。
毛利率也在持续攀升,从2022年的41.6%逐步提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44.4%,整体看起来是一家挺有实力的优质企业。不过,仔细掰开这份成绩单,第一明显的问题还是逃不掉——就是太过于依赖“东鹏特饮”这个那一款单品了。
到2024年,公司的总营收达到了158.3亿,而光靠东鹏特饮就贡献了133亿,占了整整84%。至于其他的品类嘛,除了“东鹏补水啦”增长得挺猛,2024年涨了280%,但收入才14.95亿,连总营收的10%都不到。而茶饮料和咖啡类加一块儿,比例还不足7%。
采用只专注于一款产品的策略,真是挺冒风险的。
你得知道啊,能量饮料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,红牛虽然市场份额有点缩水,但毕竟底子还在,好比乐虎、体质能量这些品牌也都盯着不放呢。
要是有一天消费者的喜好转变,或者东鹏特饮遇到食品安全问题、宣传不符规啥的,全公司的钱就可能受到大打击。
就像之前某个有名的饮料品牌,因为它的主打产品出了问题,业绩一下子就往下掉,好几年都没缓过来。
东鹏特饮这阵子搞得挺紧张的,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一个项目上,风险可真不小。
再一看那些让人觉得头疼的财务操作,居然“高负债”和“高理财”同时出现,真是让人大摸不着头脑。
看到2022年的时候,公司总负债才68.05亿,可到2024年,竟然飙升到149.85亿,短短两年多就翻了不止一番,真是挺刺激的变化。
其中流动负债达到了148.45亿,而短期借款从2022年的31.82亿涨到2024年的65.5亿,已经刷新了历史纪录。
资产负债率一直挺高,2024年冲到66.08%,到了2025年上半年稍微降了点,降到61.86%,但还得超过60%,比同行业很多公司都高点儿。
通常情况下,企业负债一高,要么是缺钱想扩张,要么是资金周转吃紧,但东鹏特饮恰好反其道而行之。到2024年底,它手上持有56.53亿元的货币资金,再加上48.97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,还有36.72亿元的债权投资,光理财和债权类投资合计就超过了85亿元。
疯狂套现
一方面还欠着银行65.5亿短期借款得付利息,另一方面却用85亿去买理财赚点收益。这样“存贷双高”的操作,行业里可不多见。
一位财务专家说过,一般企业有多余资金时,都会优先偿还利率高的借款,这样能降低财务开销。
东鹏特饮这么操作,要么是资金配置出了点问题,要么是那些“闲钱”有特殊用途,不能轻易动摇。无论是哪一种,都会让投资者心里觉得紧张兮兮。
更惹人关注的是“高额分红”。从2022年到2025年10月9日递交港股申请这段时间,东鹏特饮一共宣布分红达54亿元,分红比例大概在60%左右。
2024整一年计划派发23亿红包,分红比例高达70%。要知道,很多公司为了发展,通常会把一部分利润留着用来扩大生产、研发新产品或者开拓市场,分红比例一般在30%到50%之间,而70%的分红率,已经算挺高了哦。
而这些分红,几乎全部跑进了林木勤家族的兜里。
林木勤自己直拿着公司49.74%的股份,还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偷偷持有0.42%,合起来一共把持了50.16%的股权。
照这个比例算下来,54亿的分红里,大概有27亿左右是林木勤家族的。
一边公司背负几百亿的债务,急需资金推动发展,甚至还打算在港股融资;另一边,实控人家族却拿走了大笔分红。这种一幕,难免让人怀疑,是不是公司更关心短期股东利益,反而忽略了长远的成长呀?
毕竟,能量饮料市场变化挺快的,不停得花钱弄新产品、扩展渠道,还要开拓海外市场,把赚到的利润都分掉,然后再靠借钱融资,这样就像用“借来的钱”给股东发红包一样,对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可不太好呀。
还有一件事让投资者挺担心的,就是股东们疯狂减持。从2022年限售股解禁那会儿开始,很多股东就开始忙着套现金了。
第二大股东君正创投,原本持股9%,经过四轮减持,已经套现了41.51亿。而三个员工持股平台,东鹏远道、东鹏致远、东鹏致诚,到了2023年也在二级市场进行了减持,总共套走了10.67亿。
这三个员工持股平台里,林木勤都出过资,比例分别是33.83%、1.32%、4.31%。更引人注意的,还是实控人儿子林煜鹏的减持动作。
林煜鹏作为鲲鹏投资的核心股东之一,和他父亲林木勤合起来,大概持有公司63%的股份。
未来发展不明
到2025年2月,鲲鹏投资打算减持不超过716.89万股,虽然5月的时候提前结束了减持安排,但实际上已经减掉了716.78万股,变现金额达19.08亿,减持比例大约是1.38%。
一方面呢,公司还在赶着推进港股IPO,打算向市场筹点资金;另一方面,包括实控人家族在内的股东们却忙着减持套现。这情况不免让投资者心理打鼓,难免会猜是不是股东们对公司未来没啥信心,所以趁着股价高的时候赶紧转手套现啊?
地说,东鹏饮料在2025年10月10日收盘时股价高达311.68元,总市值差不多是1621亿元,而林木勤持有的股份市值超出了800亿元。
要是真不把手里的股份套现,万一公司未来业绩不如预期,或者市场情况变化让股价掉下来,股东们的利润就得打折。这次东鹏特饮重新启动港股IPO,也露出了他们想要往海外拓展的心思。
不过,海外市场的门可不是随便啥人都能进去的。红牛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稳固的渠道和品牌知名度,想让东鹏特饮在国外站稳脚跟,这得花不少钱,还得长时间打磨市场。
目前公司遇到的难题可不少,比如对大单品的过度依赖、财务操作的争议以及股东减持的情况,这些都可能对它的融资成果以及海外扩张部署带来一定影响。
再说了,要是港股上市一顺利,像对A股的估值会不会有啥波动,人们也挺关心的。而且,怎么才能确保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,这些问题公司还没有明确说清楚。
说实话,东鹏特饮能从一个地方国企变成“能量饮料的领头羊”,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。比如推出PET瓶装和500ml的大容量包装,用高性价比的策略抢占底层市场,这些决策都挺精准到位。
不过,要想走得更远,光靠单一产品,靠高负债高理财的做法,以及靠高分红吸引投资者,恐怕是不行的。
它得赶紧解决对大单品的依赖,加大对其他品类的研发和推广力度,比如把“东鹏补水啦”这款产品做得更大、更强。
或者推出全新的爆款产品;还得调整财务结构,压缩不必要的财务支出,把钱花在关键地方,比如加强研发、拓宽渠道、开拓国际市场。
更的关心投资者的感受,特别是中小股民,别让“股东套现、公司融资”这些情况出现,要让大家看到公司长远发展的决心和潜力。东鹏特饮港股IPO的路啊,肯定不会一帆风顺。
市场和投资者的脚步会告诉你答案,只有真正解决自身的问题,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和业绩表现,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同。
毕竟,消费者喝的是能量饮料,而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的价值。光靠宣传手段和财务技巧,要想走得更远,恐怕难上加难。
结语:
对东鹏特饮来说,未来走向倒是挺扑朔迷离,毕竟现在市面上“功能性饮料”那可是数不胜数。
要说东鹏的产品线太单一,真是让人头疼,这样一来,公司的未来势必会遇到不少矛盾。想拓展其他业务,虽然也不是没有难题,但这确实麻烦不少。
特别是在这些年里,公司早就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要是将来真的把钱赚的主要目标放在股市上,东鹏到底是不是走对路了呢?
盈昌配资-炒股配资交流-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-上网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